“这场比赛我们派上了更多有经验的球员,不论有球还是无球,我们都要去控制比赛节奏“,经历五比零的惨剧后,曼联主帅索尔斯克亚在对阵热刺的赛前发布会上对于客战新白鹿巷的比赛充满信心,而在开场哨吹响后的九十多分钟后,三比零的比分在此宣誓着索尔斯克亚还是老特拉福德球场的教主,失败只是暂时的。卡瓦尼和C罗组成的“卡配罗“组合没有让索尔斯克亚失望,这对正值征战多年的老将正用一场胜利来回报主帅的信任,而为了保险起见派出的五后卫阵型也承受住了热刺的大举进攻之势,驱散了笼罩在球队周围的乌云,为曼联迷茫的战术思路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曼联几天前风雨飘摇时,热刺也过得不好受。努诺-桑托也经历着下课前动荡。击败阿斯顿维拉和纽卡斯尔的过程中,热刺的阵型由433变成4231,孙兴愍和哈利凯恩展现了当家球星应有的风采,斯基普也在后腰位置上经受住了考验,来自阿根廷的后卫克里斯蒂安·罗梅罗也在竞争激烈的英超赛场上站住脚跟。然而在对阵英超劲旅时的表现却不理想,无论是零比三输给了切尔西,还是零比一输给了水晶宫,桑托都表现乏力。然而想要自求多福的索尔斯克亚不敢掉以轻心。
过去一段时间里,索尔斯克亚并没有理清球队进攻方向问题,多名技术型中场和边翼的选择的相处之道还是未知数,而锋线组合的最优解也没有找到。C罗来到曼联后问题尤为明显,在跟利物浦一役中,充分表明了盲目堆积前锋的冒进打法并不是合适,加强中场控制力的想法也随着博格巴的停赛,对范德贝克的不信任落空,五后卫打法成了权宜之计。后腰能力薄弱,就在身后增加一位后卫,高位压迫不足就注重对本方禁区的保护,在经历失败后,索尔斯克亚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英超联赛开始后的九场比赛里,曼联因丢球数和被对手抢断的次数高居联盟之首。一方面是曼联不注重防守,另一方面更是球队中场硬度不够,没有对B费之类的进攻发起点有足够的保护。虽然取得了近两个月以来的首场零封,最终从新白鹿球场全身而退,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曼联由于缺少足够的中场队员,后卫承担起了覆盖后场的职责,通过不断前提来保证球队在中线位置对局势的控制力。可能是上场比赛的惨痛教训,索尔斯克亚并没有要求队员进行全场高位逼抢。而是放低身段,立足于中场的拦截和过度,仅仅是对手在投入重兵实施攻坚时才会组织球员就地反抢。既能掩盖住球员参与防守人数不足的劣势,又能保持前场球员的体能。卡瓦尼在进攻一区也能回撤协助双后腰构建外围防线。在曼联层次分明的防守体系下,热刺并没拉扯出足够的空间。真正考验球队的情况是攻守转换阶段,当曼联球员在获得球权后,该如何由守转攻成了一个大问题,当中场博格巴停赛,B费又被前提到锋线位置,缺少攻守转换枢纽的曼联出球之路显得困难重重。
索尔斯克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改变进攻思路,决定将进攻重点放在对手防守薄弱的两个边路,也对曼联的攻击手提出了新部署,在锋线位置拿不到球,那就回撤,来到边路接应边翼卫,而索尔斯克亚也在左右两路的选择上有所倚重。C罗和卡瓦尼出现在左路,形成局部的人数优势,而B费的传统活动范围就在右路,这就形成了以边翼卫为传送轴,卡瓦尼和C罗为接应点的半扇型攻击群,在堪称全英超最强大的火力覆盖下,摧城拔寨就是时间问题。细节处理也是堪称精妙,在萨卡处理球能力达不到强侧攻击手的标准,便利用自身的优势下底回敲给距离最近的球员,而靠近右路的B费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再由后者完成较高质量的传中。
当右路强攻进攻效率不高,索尔斯克亚便着眼于利用球场的宽度,C罗频繁向左横向移动会带走大部分的防守兵力,此时在左侧担任传球手的卢克肖便出其不意为埋伏在右路的B费送上一脚单刀球,由此完成提速。除了开发横向空间,曼联也会注意在纵深方向上的利用,C罗和卡瓦尼的双鬼拍门,让热刺后卫球员头疼不已,而后插上球员的节奏变化也能带来新的变化。
“卡配罗“组合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早在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的比赛中,曼联就依靠这套组合在埃梅里的后防线里翻江倒海,最后以林加德的穿插捡漏扳平比分。在初显威力后,这套组合并没有继续下去,卡瓦尼在接下来的比赛里出场时间锐减,而林加德更是论若为边缘球员,这套相互适应,即战力强悍的组合被束之高阁,而新生代球员格林伍德和桑乔获得大量的机会。由此可见,索尔斯克亚的建队根本还是以B费为基础,也不想打击年轻球员的信任,在外界看起来荒谬的思路下,也解释通了。
相比于其他前场球员的杵着等球,34岁的卡瓦尼可给他们上了一课,在本赛季每90分钟便完成了39次逼抢,场均跑动更是达到了10.9公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是由于卡瓦尼多次数的逼抢和跑动,为前场搭档提供更多补给,还能够延缓对手的推进速度,增加后场的防守兵力。老将尽力跑动,小将原地散步形成了曼联比赛的一个缩影。
比赛的胜利已经给索尔斯克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卡瓦尼可以跟C罗形成配合密切的组合,拉什福德替补,而B费在中场继续稳坐核心位置,而林加德可以成为后手,毕竟林加德已经证明,他和双前锋又良好的化学反应。